研究人员
 
胡令远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兼任:
上海智库:复旦大学“亚太区域合作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教育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科院台湾
研究所 -福建师范大学) 首席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员;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香港大学客座教授;
山东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导师(亚太研究所);
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研究员

日本任职经历:
1996年  长野大学客员教授
1997年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外国人研究员
2006年  创价大学法学部客员教授
2011年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客座教授

社会、学术团体任职:
   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中华日本学研究学会(香港)副会长;
   中国日本史学会副会长;
   上海市日本研究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
   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理事;
   上海市日本学会理事;
   中国海洋研究会理事等

主要研究方向:
1、中日关系;  2、文化·文明与国际政治

代表性研究成果:
专著:《东亚文明的共振与环流》
《超越与再构筑---战后中日关系论考 》

主编:《战后日本的主要社会思潮与中日关系》
《日本式经济·政治·社会体系—21世纪的课题与展望》
《国际化:岛国日本的历史抉择》
《近代以来中日文化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东亚文明:共振与更生》

论文、调研报告:
(1)《十年来(1995-2005)中国人日本观的变化调研报告》
(2)《中国的日本研究—现状、特色与问题》
(3)《试论中日关系的新向度---以福田康夫的外交遗产为中心》
(4)《文化交流·价值向度与历史认识》
(5)《关于东亚实现民族和解的文化思考》
(6)《日本对当前世界形势的看法及其外交战略》
(7)《东亚民族和解的途径》
(8)《试论鸠山内阁的外交战略调整》
(9)《日本第45届众议院选举刍议》
(10)《鸠山由纪夫“友爱理念”的源流》
(11)《试论中日关系的新向度》
(12)《日本政局的困局》
(13)《试论战后我国日本文化研究的结构性转变及其意义》
(14)《日本经济发展新途径的尝试》
(15)《抗日战争时期在中日两国的美国传教士作用之比较》
(16)《踟蹰于历史歧路的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启示》
(17)《日本民主党政权与中日关系》
(18)《“价值”-“利益”范式下的战后中日关系管窥》
(19)「東アジア共同体の構築における文化的前提」
(20)Without a Clear Direction—Lessons for Japan from the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   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 (2012.3)
(21)Japan’s Strategic Orientation and Sino-Japanese Relations after Japanese
Senate Election     Contemporary World(2013.2)

主要研究项目
(1)2014年教育部哲社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战后日本政治、外交实质和外来走向研究”(首席专家)
(2)2005年教育部哲社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的地缘政治及其战略”(子课题负责人)
(3) 200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战后中日文化关系研究”(负责人)
(4) 2010年国家海洋局重大研究项目:“东海海洋权益重大问题战略研究”
(子课题负责人)
(5)2012年国家海洋局重大研究项目:“美国重返东亚与东海权益之争”(子课题负责人)
(6)2010年上海市日本研究交流中心项目:“舆论媒体与东亚政治”(子课题负责人)
(7)2013年上海市日本研究交流中心项目:“冷战后的新民族主义与中日关系”(负责人)
(8)2013年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课题:“中日海洋战略比较研究”(负责人)
(9)2002年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文化·文明与国际政治—以中日关系
为分析基点”(负责人)

[关闭]
 
2005- ©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