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围绕钓鱼岛附近海域“撞船事件”的争端持续发酵,日本声称继续扣押我渔船船长至29 日。在民众抗议“撞船事件”的自主行为中,取消赴日旅游成为最直接的方式。21日,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导报特约评论员张浩川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 访时表示,我国民间力量通过自己的行为声援政府决策,是中国社会走向成熟、民主进步的表现。
未来赴日游客将减少
据山东嘉华文化国际旅行社日韩部负责人王云才介绍,“两节”期间的赴日游报名8月份就已满额,出行程序都已办好,所以影响尚未明显显现。
但是,未来赴日旅游人数大幅减少的苗头已经出现。据介绍,“撞船事件”后,不少游客向该旅行社表达了更换旅游目的地的想法。“部分游客很有可能选择其他国家出行。”王云才说,“到时赴日游肯定会受到影响。”
无独有偶。香港旅游业议会总干事董耀中19日表示,受日方非法扣押中国渔船船长事件影响,香港游客赴日游人数已有所下降。
中国大型日用品生产商宝健日用品有限公司日前也公开宣布取消原定于10月的万人赴日游。其中560人预约入住的一家日本饭店很受打击。该饭店负责人表示,取消预约“真的感觉很心疼”。
最新的消息称,中国国家旅游局驻东京办事处21日宣布,取消原定于24日在东京举行的“中国旅游说明会”及“中国旅游之夜”。
日本经济或遭重创
日本自2003年开始大力推行“观光立国”战略,中国游客已经成为日本游的主力军。日本还于7月份放宽了签证门槛,以吸引更多中国游客,缓解经济不景气压力。
据 统计,今年1-7月,中国公民首站赴日游人数同比增长38%,达到119万人次。更重要的是,中国游客消费能力强劲。据日本观光厅最新统计,中国大陆游客 在日本的人均消费高达11.6万日元(约合人民币8000元),是韩国游客的4倍左右。有日本机构预测,到2012 年,中国游客对日本经济的贡献将达到4300亿日元。
在“撞船事件”之前,日本观光厅预计今年将会有180万人次中国游客赴日旅游,是去年的1.8倍;日本观光厅的短期“军令状” 更显雄心——2016年赴日中国游客将达到600万人次,约是现在的6倍。
而目前看来,如果日本不能迷途知返,其旅游业乃至经济发展都将遭受重创。张浩川表示,我国民间力量通过自己的行为声援政府决策,为政府的对外交涉创造了 有力的舆论环境,这是中国社会走向成熟、民主进步的表现。当然,也要注意“张弛有度,便于政府间高层对话的展开”。“多米诺效应”显现我国官方层面的抗议 也在持续升级。外交部19日正式对外公布,中方已经暂停双边省部级以上交往,中止双方有关增加航班、扩大中日航权事宜的接触,推迟中日煤炭综合会议。“这 是对日本的警告。”张浩川说,尤其是宣布暂停省部级以上交往,这是1972年中日建交以来第一次,非常罕见。中国公民赴日旅游规模已经受到严重影响,再加 上多项事宜和会议的中止推迟,由“撞船事件”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已经显现,日本也将“自食其果”。以推迟的中日煤炭综合会议来说,日本进口中国煤炭 的5年期合同将在明年3月底到期,新的出口配额和出口价格原定在本月28日于日本冲绳举办的中日煤炭综合会议上敲定。若到期之前日本仍不能续签电煤合同, 将会对日本经济造成实质性打击。为了发展本国旅游业,日本希望中国开放航权,根据原有安排,中日韩运输及物流发展论坛10月底将在杭州举办,第7次中日交 通副部级会晤将于11月初在日本举行。我国提出暂停双边省部级以上交往后,不仅将影响到中日两国在航权开放问题上的谈判,同时港口、公路等方面的合作也不 排除将受到牵连。更不愿看到的是,假若日本态度仍强硬,第7次中日交通副部级会晤或将取消。根源是领土问题在张浩川看来,不论是政治牌,还是经济牌,我国 政府在处理国际性问题上都有了更多的选择,特别在此次中日两国之间的博弈中得以应用。不过,他也认为,“反制措施是双刃剑,需谨慎使用”,毕竟这是手段而 非目的,而上述中日会谈多是双方谋求双赢的事项。关于“撞船事件”,最好的结果是日本能够“悬崖勒马”,“按期放回船长”。同时,不能排除的是,日本在扣 押期内对船长依照其国内法律起诉 ,这还要取决于日本内部各利益集团的权衡,“毕竟某些利益团体会感受到诸如旅游业受损、煤炭会议推迟的巨大压力。”即便是按照最好结果发展,事件也远未画 上句号。“撞船事件”发展至今,追根溯源就是领土问题,张浩川认为,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是双方各持己见拖欠下来的领土纷争问题,随着海洋资源的挖掘,东 海油气田的勘探,“领土问题又夹杂能源问题,短时间内解决并不现实。”对于钓鱼岛问题,以往双方都以一种“拖延”,或者说是“敷衍”的方式采取“冷处 理”,以期待“下一代”的智慧。随着此次事件中日本三番五次挑战中方的底线,张浩川认为,中方应该更加主动,而“当务之急,是先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