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10月24日,中心与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在逸夫科技楼联合举办了“中日两国在亚洲的共同发展与合作”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日本驻上海总领事横井裕、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及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长武寅、原中国驻大阪总领事(大使级)王泰平、中心主任郭定平教授、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主任蔡建国、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及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樊勇明教授、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刘江永、上海市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副所长王少晋、中央党校教授林晓光、中国国际友人会副秘书长高海宽、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黄大慧等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对中日两国能否在亚洲实现双赢、如何实现双赢以及麻生内阁和日本政局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长武寅在致辞时称,中日关系30年来有高潮也有徘徊,自2006年以来中日两国关系迎来新的篇章,希望与会学者在探讨与展望中日两国关系与发展上能畅所欲言。日本驻上海总领事横井裕在致辞中表示,对于日中两国在众多领域里的交流与合作感到非常高兴,今年胡锦涛主席两次访日以及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正在北京参加亚欧峰会都证明全新的日中关系必定能为两国合作实现双赢提供良好契机,希望将日中相互分享所学经验和所树理想传递给两国下一代年轻人。
中心主任郭定平教授认为,在基本经济利益方面,东亚各国应在今后的长时间磨合中、在多样性中寻求一致,并在具体的实践与交流中逐步建立互信。在国际战略安全问题上,中国可从自身安全方面进行多元化考虑,而如何使多极化走向现实格局,则仍需不断调整,因此中国不仅要与亚洲、欧洲等加强合作交流,也要与非洲、拉丁美洲等第三世界国家增进合作交流,并且中国要不断适时吸纳国际金融人才。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樊勇明教授指出,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经验及体制:劳动要素报酬;工农问题与城乡问题;个人税收、财政税收与社会保障的关系等,对中国有相当大的启示与影响,两国应相互学习借鉴。正是有了危机,才是改革的好时机。因此,如何建立区域性经济以弥补国际体制不足是中日合作的重点,亚洲的中日两强应关注互相合作与双赢,并不断改正此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本次研讨会为期一天半,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两国应以史为鉴,不断加强各方面的友好交流及信赖、合作,争取在今后的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双赢。
嘉宾名录
外地嘉宾∶
武 寅(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长)
王泰平(原中国驻大阪总领事(大使级))
汤重南(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
刘江永(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
林晓光 (中央党校教授)
高海宽 (中国国际友人会副秘书长)
姜跃春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黄大慧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徐启新 (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秘书长)
张旺栋(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秘书长)
杨 红(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
特邀嘉宾∶
横井裕(日本驻上海总领事)
白西绅一郎(日中协会理事长)
川西重忠(日本樱美林大学东北亚综合研究所所长、教授)
上海嘉宾∶
俞彭年(原上海市外办副主任)
朱 实(原上海市国际问题研究所日本室主任)
周 斌(原周总理日语翻译)
蔡建国(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王少普(上海市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陈永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
廉德瑰(上海市国际问题研究所日本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陈鸿斌(上海市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武心波(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
高 兰(上海市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副教授)
邱美荣(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副教授)
校内嘉宾∶
郑励志(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名誉理事长、教授)
陈建安(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理事长、经济学院教授)
樊勇明(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教授)
包霞琴(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陈 云(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肖佳灵(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赵建民(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冯 玮(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张 翔(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李振声(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郭定平(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胡令远(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张浩川(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徐静波(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
戴晓芙(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
贺 平(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讲师)

王生洪校长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长武寅会谈


左一樊勇明、左二俞彭年、左三朱实、左四汤重南、左五周斌、左六王泰平、中间武寅、右一徐启新、右二刘江永、右三川西重忠、右四郑励志、右五郭定平、右六横井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