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7-07-09 第08版 )
http://world.people.com.cn/GB/5961514.html
主持人 郑兴 黄睿
嘉宾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梁云祥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 樊勇明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 刘江永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 张琏瑰
问:安倍晋三执政不足1年,就在首相位置上遭受了严重的信任危机,支持率降至最低点。您认为哪些因素造成了安倍支持率的下滑?
刘江永:支持率下跌的主要原因是:阁僚不争气,右翼帮倒忙,本人缺经验。具体表现为:其一安倍内阁成员丑闻接连曝光,引发对首相领导能力的怀疑。其二养老金登记记录疏漏事件曝光,涉及民众切身利益,引起国民不安。其三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历史,并对安倍施加影响,致使安倍相关发言一度摇摆。因此导致美国国会就“慰安妇”问题通过谴责日本的决议又抵消了安倍外交的部分成果。
梁云祥:造成安倍支持率下降的原因应该说主要是由于日本的国内问题。从大的方面来说,安倍上台之后在国内改革方面并无重大突破,所进行的一些改革也基本上是在其前任小泉内阁期间就已经定下来的内容。从具体问题上来说,则从今年5月以来已经发生多次影响安倍政府形象的事件。这些事件都导致了日本国民对安倍政府的信任下降。
张琏瑰:原因有三,其一是安倍任人唯亲,把一些不称职的人物拉入内阁。接连几位阁僚出现丑闻,大大降低了日本民众对其政府的信任度。其二执意修宪,造成社会的分裂。当今大多数日本人认为日本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修宪,而是发展经济、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安倍的执政目标与日本民众的期待产生了偏差,不得人心。其三虽然安倍在外交上还是有所建树的,但并未使日本政府走出外交困境。
问:日本参议院选举在即,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选举失利,自民党将遭受比1998年7月更严重的挫败,而当时的挫败迫使时任首相的桥本龙太郎辞职。您认为安倍晋三能否安全渡过此次参议院选举难关?
樊勇明:只要不出现极端的败北,即使在参议院选举过不了半数,安倍未必会辞职下台。小泉等人已经为此在放风。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过不了半数给安倍内阁造成的直接伤害是其政权运营能力大大下降,从而使安倍内阁处于半休克状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日本政坛各方的考验不在参院选举本身,而在于参院选举后各党、各派的政治姿态和政局运营能力。如何把握火候是对安倍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
梁云祥:支持率下降肯定会反映在7月底的参议院选举中,并有可能影响自民党的席位。但究竟是否会对自民党造成严重的挫败,还有待观察。首先安倍政府以及自民党必定会利用最后时间挽回消极影响。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参议院选举基本上是对政党的选择,而自民党仍是当今日本政坛中不可忽视的主要力量,除非出现类似1993年那样自民党本身分裂的情况,其他政党都难以取代其地位。但目前看起来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刘江永:除非自民党选举惨败,否则安倍首相似不会因此而轻易下台。首先安倍本人打算长期执政,并得到本党最大派系的支持。其次自民党未必会严厉追究安倍的责任。第三负责选战的其他要员可能代为受过。但这毕竟是安倍担任自民党总裁后经历的首次重要国事选举,若选举惨败,将难免威胁其执政地位,其修改宪法的政治目标也将难以如期实现。
问:虽然安倍晋三上台不足1年,但他执政期间,日本国内政坛丑闻频出,国际社会非议颇多。这些事件的发生是否与安倍的执政理念有关?
张琏瑰:有一定关系,但不能完全归于此。不过,在短短一年内如此集中的爆发,与安倍用人的宗派主义政策有关。他在行政时有一种“勇往直前”的气势,在用人时却有“不拘小节”的倾向。这种执政风格直接导致了丑闻频出,非议四起。
樊勇明:总地来看,安倍在中日关系、朝核问题等敏感问题上还是有所得分的,对美关系也非一塌糊涂。在国内问题上,他所代表的“政坛年轻化”也是不能轻易否定的。问题主要是他对自民党内的控制不力,对党内的派阀政治死灰复燃不仅视而不见,还有意无意加以利用。革新是安倍一直高举的旗帜,他在这次参院选举中应该会在这个问题上把文章做足。
刘江永:安倍提出“摆脱战后秩序”,建设“美丽国家”的执政理念被认为抽象而空洞。安倍当初很大程度是靠在朝鲜绑架日本人问题上的强硬立场而搏得国内人气的。但如今美朝关系松动,美日对朝政策做法不一,使安倍面临内政外交两难困境。安倍作为战后出生的第一位日本首相,但在一些日本资深政要眼中还属“轻量级”。安倍目前处于内政外交“疲劳驾驶”状态,更容易受到右翼势力的影响,稍有不慎就可能“出事故”。
问:纵观近1年的执政之路,不论安倍继续留任或者更换首相,日本的外交政策将有什么变化吗?特别是对中日关系将会有怎样的影响?
梁云祥:不论安倍继续留任还是更换首相,对日本的外交政策都不会有大的影响,对中日关系也不会有大的影响。日本历来具有崇尚集体领导而非个人独断的政治传统,一般不会因某个领导人的变更而导致外交政策的重大变化。目前中日关系的基本架构已经确定,不论谁上台都不会对目前的状况做大的调整。当然,如果真的发生了日本首相的更迭,也不排除新首相会做一些调整,但肯定不会造成重大影响。
张琏瑰:日本外交政策是由日本的国家利益决定的。安倍留任或是更换首相,日本外交都不会有大的改变。而对于中日关系,日方虽一直对中国抱有戒心,但也深知作为东亚国家,它必须搞好周边国家的关系,特别是日中关系。日中关系走出冰点,建立战略互惠关系对日本来说也至关重要。可以说,日本的外交政策基本上是稳定的,不会有大的转变和调整。
樊勇明:一旦安倍下台是会给正在日益好转的中日关系带来一定影响的。正是安倍采取主动,在上台后马上访问中国,实现了中日关系的“破冰之旅”。但是同时还要看到,无论哪位政治家上台,或早或晚总是要搞中日友好,要发展对华关系的。因为中日友好是符合中日两国根本国家利益的。中日之间战略性的互惠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中日两国的领导人和政治家对此事有清醒的认识。自民党在内政上成绩不大的情况下,在对华外交上是要争取得分的。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7-07-09 第08版 )
安倍其人
“纯种政治家”
1954年9月21日,安倍晋三出生在日本东京。虽然他排行老二,但父亲安倍晋太郎还是给他起了“晋三”的名字。因为他希望儿子能继承日本幕府时期维新志士高杉晋作的精神。
安倍晋三的家族是日本显赫的政治世家。其外祖父岸信介和外叔祖父佐藤荣作都曾担任日本首相。父亲安倍晋太郎曾任外相。祖父安倍宽为众议院议员。因此安倍晋三也有“纯种政治家”之称。
由于父亲工作繁忙,安倍晋三的童年基本上是与母亲岸洋子,在外祖父岸信介的身边度过的。岸信介分别于1957年和1960年两次出任日本首相,是历史上著名的“鹰派”首相,同时也是奠定和发展日本战后保守政治路线的两名代表性首相之一。
安倍晋三跟随这样一位外祖父长大,深受其影响。他也一直把岸信介视为榜样,从小就怀有强烈的从政愿望。在作文中他曾写道“我的梦想是做实业家兼政治家。”
“鹰派首相”
1977年,安倍晋三从成蹊大学政治学系毕业后,赴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深造。两年后进入日本神户制钢所纽约分公司工作。1982年,28岁的安倍开始给时任外相的父亲当秘书,从此踏上从政之路。
在2001年之前,安倍晋三的从政之路上并没有什么可显耀的记录。但在短短5年内,他能问鼎自民党总裁,并最终出任日本首相一职,一方面固然得益于与安倍家有深厚渊源的日本前任首相小泉纯一郎的大力提携,但更多的还是要归功于他强烈的个人政治风格。
“国家利益优先”是安倍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标榜的新保守主义“国家观”,明显带有岸信介的“鹰派强国论”色彩。他强硬的“维护国家利益”的鹰派姿态,迎合了一部分日本国民特别是年轻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因此,他在日本国民中的支持率“水涨船高”。
几年来,他的言论越激烈,支持率就越高。于是他干脆说“只管叫我鹰派好了,我毫不介意!”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7-07-09 第08版 )
山中一日 世上千年
杨宁
日本这个“泥足巨人”已经在黑暗中逡巡了10多年,其间内阁更迭如同走马灯,社会希望一次次点燃后破灭,最终公众的这口池塘已经到了投入石子也少有涟漪的地步。
其实,安倍上任之初,很多分析人士就对其不抱太高期望,甚至认为他的成就不可能超过小泉。事实证明,安倍缺乏改革者关键的魄力,也跳不出外交和内政上接手的烂摊子,无论在与中国关系上,在试图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上,在应对老龄化上,在财政改革上,他的平庸无力都充分印证了这些预言。
久间章生的离任多少又是对坐困愁城的安倍内阁的一次打击。今年以来,该内阁的麻烦事情摩肩接踵:五千万件养老金记录缺失,农林水产相松冈利胜自杀,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议案,谴责日本在二战期间强征亚洲其他国家妇女充当日军“慰安妇”的行为,并将送交众议院进行表决。 根据《朝日新闻》民调,发轫不足一年的安倍内阁支持率已跌破30%,降到去年9月上任以来的最低点。同时,表明反对的人数则超过50%,是6年多来首次出现反对内阁的人超过一半的情况。日本参议院的半数席位即将改选,如果自民党惨败,前财务大臣谷垣祯一近日表示:“安倍辞职并非是不可能的。”
欧洲的英法德国都在进行着重大改革,而挑战社会的强大惯性和既定的利益分配的难度从来都是无法想象的,鲁迅曾经说,“连移动一张椅子都要流血的”。想想看,希拉克和德维尔潘的《初次就业合同》法案还不是在巴黎郊区的火光和骚乱中破产?日本也不例外。在这个社会等级森严,保守势力强大的,过分拘泥于细节的,东方传统根深蒂固的国家,在全球化浪潮席卷的今天,社会失去活力,公众对未来不安甚至恐惧,政治和社会问题已经累积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经济要复苏,文化、教育和社会氛围必须有改变有反省,首先从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创造力做起。东京那些丑陋的毫无创意的火柴盒房子就是僵化思维和秩序的化身之一。笔者接触的很多日企的职员都认为,日本公司最致命的一点就是看起来很多人忙忙碌碌加班到深夜,其实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效率非常低下。然而不论有没有具体事情,只要加班,领导就不会对你有意见。
日本政府需要强有力的有远见的领导人,正视过去,把握现在,规划将来,带领国家抛弃不合适宜的一厢情愿自我封闭盲目自大的幻想,和周边国家改善邦交,积极融入地区一体化进程,从新兴市场的崛起中找到新的动力源。如果继续抱残守缺,迟早会发出“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悲叹。也许,日本正面临着一个类似于明治维新和二战战败这样的重大关口,能否继续保持科技领先优势,能否搭上亚太地区增长和整合的快车,能否在全球资源价格持续上扬的格局下保持竞争力?回答是:全世界都在进步,保持现状就是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