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5日,日本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与自民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在东京自民党总部会见媒体
“作为战后出生的总裁,决心高举改革的火炬,和大家一起建设新的国家,全心全意打造美丽的日本。”这是安倍当选自民党总裁后的一个表态,其表达的信息是十分清楚的,即:小泉的路线不容置疑,他将继续推进小泉发动的各项改革。问题是如何“建设”和“打造”全新的“美丽国家”,其焦点是安倍内阁如何在经济上使刚刚开始复苏的日本经济保持势头,重新确立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
其实,安倍内阁所面临的经济形势远没有小泉当政时容易应对。小泉是在日本经济失落的10年之后,在日本全国苦无对策之际,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提出了“挑战”一说。也就是打破既有的条条框框,营建新的竞争机制。准确地说,小泉的经济政策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
这也就决定了迎接安倍内阁的不可能是一个太平盛世。面对老龄少子化、巨额的财政赤字和贫富差距扩大这三座大山,安倍似乎也拿不出多少新招。以他名义出版、被人视为其政策指南的《致美丽的国家》一书不遗余力地在民族主义、独立国家、日美同盟和亚洲外交等问题上大肆铺张、洋洋洒洒,对经济政策则惜墨如金。而他在竞选公约中所倡导的六大政策———政治统率力的确立;自由有秩序的开放的经济社会;健全安心的社会的实现;通过提出自我主张的外交打造“强大的日本、可以依靠的日本”;新时代责任政党的远见;摆脱战后体制新的出航———也更多地停留在了口号上。
难怪在日本雅虎最新的一项网民调查中,居然有32%的网民对安倍提出的上述政策表示不解其意。而同项调查中支持率最高的则是“健全安心的社会的实现”,达26%。这其实正是当前日本国民心态的真实写照。在经历了“怪人”小泉几年的折腾之后,日本国民更期待一种稳定的健康的经济发展。因为更多的日本国民关心的是降薪、失业、医疗、养老等切身的利益。
由于实质上的禅让之恩,使安倍不仅必须在政治上延续小泉改革路线,而且在经济政策的大方向上,也必须秉承小泉的改革路线。但是日本国民的不安又会直接威胁到他的执政长短,毕竟平安度过明年的参议院选举要比当选自民党总裁困难得多。所以,为了营造自己的长期政权,安倍必须也只能更多地眷顾那些在小泉“挑战”中的失意者,以抚慰民心。在总裁竞选中专程赴京都探望改革失意者,鼓励他们“再挑战”的政治秀,正是安倍告知国人新内阁不会抛弃改革失意者的信号。
为此,安倍推出了“再挑战”的概念。为了对应老龄化、少子化,安倍提出了在人口减少时仍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理论。面对巨额的财政赤字,除了强调地方分权缓解中央财政的窘境,提高消费税应该是他唯一的选择。而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安倍提出了设置拯救网的理念,并强调为改革失意者提供“再挑战”机会的主张。
所以,安倍提倡的“再挑战”应该可以看成是一种妥协的战略,既秉承了小泉的改革路线,又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调整。在如是背景之下,短期之内安倍内阁所实施的经济政策很有可能会放慢各项改革的步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解决就业、完善社保制度等稳定社会的方面,以维护他出道以来国民利益代言人的良好形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再挑战”与其说是小泉经济政策的延续,不如称之为“为了对付选举而顺应民心的举措”更为贴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