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众议院选举揭示出什么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 胡令远
以小泉纯一郎为总裁的日本自民党在这次众议院选举中以高票胜出,甚至超过了他本人的期望值。那么,日本的选民为什么如此青睐小泉呢?这次选举结果揭示出日本社会的什么倾向?又将对日本的国内改革、政局走向产生什么影响?日本的对外政策是否会有所改变?
小泉继续掌权,在日本国内除了要进行邮政改革外,还将推行什么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他会继续遭遇阻力吗?如果有的话,是什么样的阻力?
大选后,小泉已着手在即将召开的特别国会上,再次提交邮政民营化法案。参议院中原来的反对者,近日纷纷表态,表示愿尊重民意,转而赞同邮政改革。
实际上,即便法案再次被参议院否决,由于自、公两党在众议院的席位已超过三分之二,所以还可以在众议院进行第二次表决,这也就意味着邮政改革法案在国会通过已成定局。
正如日本的传媒所说,目前日本的问题堆积如山,真正紧迫的改革课题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而在这一问题上,日本面临着严峻局面。如一方面是政府有高达700多兆日元的巨额借款,另一方面是日本社会老龄化迅速发展(据2004年的统计,日本人均寿命:女性为8 5.59岁,居世界第一位;男性为78.64岁,居世界第二位),使年金、医疗费等的给付陷入困境。小泉政权拟通过财政改革,在2010 年后消除基础财政赤字。同时通过提高消费税、减少公务员人数等办法开源节流。但这引起了一般公务员的不满,同时,主管公务员的总务省也对削减计划持消极态度。这样的一些改革措施,虽有来自当事者的阻力,但只要平衡好各阶层利益,相信可以顺利推进。
除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外,在政治层面,小泉面临的重大课题是所谓“修宪”。这次执政两党议席超过三分之二,为小泉政权修宪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小泉曾表示事关重大,牵扯面广,因而在其任期内不可能完成。但按照日程表,自民党在今年11月要提出新宪法草案,其内容届时将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围绕宪法第九条,势必会有重大争议,我们将拭目以待。
日本多数选民为何在本次众议院选举中选择小泉?是因为支持邮政改革,还是因为小泉具有个人魅力?从选举结果看,是否反映出日本社会和民众目前的政治倾向正在“向右转”?
小泉这次获胜可以说有众多因素。譬如战后历届日本首相大多给人一种严肃刻板的政治家形象,而小泉则显得比较随意、率直,个人生活的透明度也比较高,比如他对古典音乐、艺术、阅读等的热衷等。深谙选举文化的他,还因自己富有特色的形象和独特的魅力,受到女性选民的欢迎。另一方面,他浓重的鹰派色彩,与总体比较保守的日本社会深相契合。以上这些方面固然也构成小泉主导下的自民党赢得这次大选的重要因素,但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还是多数选民对关系到小泉政治生命的所谓邮政民营化改革的支持。
因为这次选举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选举,而是因为邮政民营化法案在参议院未获通过,小泉通过解散众议院的方式转而“问政于民”。这样,邮政改革就自然成为本次大选的焦点。在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日本以求新、求变为生存发展的唯一出路的社会氛围中,小泉自然也就占了这次大选的先机。更何况小泉一直标榜邮政民营化不仅可以给日本经济带来活力、增加税收,同时还是一场政治改革。所谓政治改革,是指邮政民营化必然涉及“邮政族”等既得利益集团。在这种情况下,小泉摆出即使受到阻挠、甚至是牺牲掉政治生命,也要将这一关系到国运民生的改革进行到底的姿态。这种悲情主义,无疑博得了选民的好感。同此他还借此打击了自民党内的派阀,使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可以说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尽管有比这更紧迫的例如年金制度改革等课题,多数选民选择小泉确实是因为支持邮政改革,其中小泉的政治手腕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虽然说多数民众选择了小泉领导的自民党,但并不代表选民认同小泉政权所有的内政外交方针,如其强硬的亚洲外交政策就受到广泛批评。
战后,特别是冷战时期,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内外环境作用下,保守势力基本占据了日本社会的主流地位。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又恰值中国的迅速崛起,在这种强烈的失落感中容易产生狭隘的民族主义,从而使日本社会的保守倾向进一步得到强化。
在这次选举中,小泉政权在“入常”及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上的失败没有成为党派之间论争的主要议题,这除了小泉刻意回避外,与在野党和一般民众有意无意的忽略或轻描淡写也不无关系。无论是这次大选的过程,还是大选的结果,从中都可以反映出目前日本社会有增无减的保守化倾向。
小泉作为一个政治领导人来说,是非常“怪”的,他的所作所为与传统格格不入。小泉是靠什么“法宝”来达到他的目的呢?日本政坛的“小泉热”为何久不“退烧”?他的获胜又将对自民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世无英雄,遂令竖子成名”。作为一名政治家,小泉可以说生逢其时。他的种种的所谓“怪”,因为恰遇一个历史性的契机,反而放出异彩来。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随之大批企业倒闭,失业率剧增。面对社会乱象丛生的局面,人心思变。10年中换了8届首相,最短的只干了不足两个月。战后一直稳坐执政党宝座的自民党,也曾一度沦为在野党。在这被称之为“失去的十年”中,虽然经济低迷,政治、社会混乱,但这也是日本努力调整、改革的十年,只是整体局面并未能改观。
此时,有点不耐烦的日本国民期望有更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改革,来拯救风雨中的“日本丸”。恰在此时,小泉以不同于传统日本政治家的形象受到选民的欢迎,以超高人气当选首相。小泉我行我素,怪招迭出,几板斧下来,着力点多在自民党内。
作为日本政治核心,自民党这家百年老店,早已是积弊重重。日本文化传统中讲究论资排辈,小泉不管这一套,清除党内的政治老人,同时不拘一格起用新人;党内、团体内决策的传统做法是讲究协调,而权力、利益的分配则注意平衡。小泉对这样的传统不屑一顾,他大权独揽,打击派阀,对包括党内“道路族”“邮政族”等既得利益集团毫不手软。
身为党首的小泉,竟然公开声言要“摧毁自民党”。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小泉不同寻常的做法挽救了自民党。而他摧毁的,多是自民党内的积弊。
这次的选举结果,无疑对自民党内不同派别力量的消长和重组产生重要影响。虽然小泉原属的森派在党内是大派,但以森喜郎的能量难成气候。经过小泉几年来一系列的打击、翦除,特别是在这次邮政改革风波中,原党内颇有实力的龟井派遭到重创。这样一来,盘踞战后日本政治舞台数十年的自民党派阀政治,给人一种行将就木之感。这在日本当代政治史上,可以说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同时,这次选举的结果,对于后小泉时代也有深刻的影响。随着小泉在党内权威的进一步提高,作为小泉的政治密友,被认为有希望成为小泉继任的自民党代理干事长的安倍晋三,也有水涨船高、借力出山之势。
正如日本的文化传统中既有敏感、活跃、善于吸纳外来文化,同时也具保守性这样的特征一样,日本政治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也具有其顽固的保守性质。小泉的反传统做法之所以能够实行,除了受民意支持外,他执政的4年间,日本经济的复苏可以说为他铺垫了一块基石。小泉上台时,日本经济已经走过了十年的调整期,正逐渐走出泡沫经济崩溃的阴影。当然,小泉上台后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复苏,包括起用像庆应大学的竹中平藏这样的经济学者担当经济改革大臣等。政府在处理巨额不良债券,节约公共开支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成绩。
他的所谓的“怪”,在内政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对外关系上,却乏善可陈。他今天表示要对日本二战中的行为反省,明天又去参拜靖国神社;想“入常”时,表示要追加对外援助,“入常”无望时,马上要求削减日本负担的联合国会费。这都给人一种善变、出尔反尔的政客印象,而不是一个具有战略目光的政治家的形象。
当然,他的对内对外的所谓的“怪”,自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只是得失完全不同。
这次选举会对日本政局产生什么影响?民主党在这次选举中遭到惨败,以后还能形成与自民党势均力敌的两大政党吗?
首先有以下两种直接的重大影响。
一是自民党、公明党联合席位在众议院中超过三分之二这一结果,这就意味着执政党所提法案如在参议院遭否决的话,都可以通过在众议院的二次投票获得通过。因而,已有人质疑参议院存在的意义。第二,目前实行的小选区制加比例代表制的选举制度,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可以大幅度影响选举结果。这样,对于政党政治的运作成熟度,人们似乎有理由打个问号。
另外,这次的选举结果,无疑增大了自民党、主要是小泉无论是在党内还是在党外的发言权,即他的意志可以法律形式得到贯彻。对于民主党失败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改革”与“保守”的大旗,与上次相比,正好与自民党做了个易手,因而失去了号召力,导致失败的结局。
但日本人未必从心里乐于接受一党独大的格局,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小党的作用日趋式微,在日本最终形成势均力敌的两大政党、乃至直选政府首脑,是日本人对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期待。从这一意义上看,这次民主党的失败,可以说是暂时的现象。
赢得本次众议院选举后,小泉的对外政策是否会有所改变?他在处理与韩国、中国的关系上会不会变得更加强硬?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小泉是否会继续一意孤行?
这次小泉赢得大选的得分点并不在外交,相反,外交还是屡遭质疑和批评之处,这是他本人也非常清楚的。即便如此,他仍然将会继续推行、强化一边倒的以日美关系为基轴的外交方针。
与强国结盟、并以此谋求外交主动权或扩大外交空间,是日本的惯常做法。美国为了确保自己一超独霸的地位,在东亚也特别需要日本的合作。所以美国在第一时间对小泉取得大选的胜利表示欣喜。这次大选为日本修宪的加速进行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日美在安全领域的合作也会因此得到强化。
小泉虽然赢得了选举,他对中、韩的强硬态度到底有多少民意支持,实际上可以说是不得而知。在本次选举中,他提及要改善与中、韩的关系,并推进“东亚共同体”的建设。但中日间仍然直面一道小泉所出的难题,即依小泉的风格,估计年内他依然会参拜靖国神社,所以中日关系近期不可能改善。
在今年这样一个特殊年份,如果小泉第5次参拜靖国神社,将会在中国引起多大反弹,以及对中日关系造成多大伤害,必然会成为未来数月人们关注的焦点。如果小泉明年9月延长任期,期待中日关系在其任期内会有改善,也许只是一个幻想。而小泉对韩国的态度,看来也未必会有实质性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