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出版
 

《新民晚报》,“中外学者研讨‘东北亚的自由市场’”,2016年6月2日

http://newsxmwb.xinmin.cn/world/2016/06/02/30119931.html

中外学者研讨“东北亚的自由市场”
 

来源:新民晚报社      新民网编辑:慕辰    2016-06-02 15:33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在全球经济最为活跃的亚太地区,涌现出各种区域性自贸倡议。仅大型区域性协定就包括TPP、RCEP,以及多年悬而未决的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  

  中日韩作为亚洲最重要的三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加在一起约占亚洲的七成,在东亚范围内更是占到九成。如何推动三国所在的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与日本东京大学共同举办的上海论坛分论坛 “东北亚的自由市场”日前在复旦大学召开,来自中日韩等国的专家学者们纷纷提出真知灼见。  

中日韩FTA与美国因素  

  中日韩是东亚地区最重要的三个国家,而东亚这么活跃的地区却一直没有签订FTA。 商务部研究院亚非所学者宋志勇 认为,如果中日韩三国能签订FTA,对本地区、对世界的影响可能更大。但是令他感到遗憾的是,目前中日韩谈判问题不少。“ 中日韩FTA谈判,美国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宋志勇表示, 如果中日韩真的建立FTA,对美国来说,就意味着另外一个欧盟的诞生,面临另一个竞争对手。因此美国不会希望中日韩建立FTA。另外,中日韩谈判中也会有些问题,比如各国心理预期不一样,都是根据自身的条件跟对方谈判。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兰认为,亚洲的一体化现状是,呈现为一个多元化的复合结构,有重叠,但是也有差异。主要形式是10+3,还有中日韩FTA、RCEP这样一些安排。“欧盟设立过程中,美国基本以马歇尔计划主导他对欧盟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支持欧盟发展。但是在东亚,是一种干涉主义。通过经济、安全、文化等要素,显示美国在东亚一体化中的定位、作用,特别是它的一些重大影响力量。”  

  关于日中韩FTA前景,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深川由起子也认为目前还没有一个可以被预测的清晰结论。如何协调各国经济发展,仍需要探讨。  

中国有能力适应更高标准竞争环境   

  区域贸易协定贸易投资规则高标准化,是一个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上海社科院学者傅钧文认为,中国应该从战略高度加紧谋划高标准的区域贸易协定,需要建立一个在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基础上的高标准区域贸易投资,引领中国的发展。

  建立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的意义在于,有利于中国顺应全球经济潮流,主动对接国际新规则,增加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捍卫中国在国际话语权,把握中国在经济上主动权;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可以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在全球格局中取得突围;推进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他指出,通过WTO制度洗礼的中国,有能力适应一个更高标准的竞争环境。“15年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一次从主动应对到主动适应的行为方式的转变,也是一次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成功案例,更是一次中国经济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展示。”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教授贺平认为,今后在区域当中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将会不断升级,尤其是在亚太地区。他指出,FTA是非常重要的条款,能为区域一体化带来很大影响。现在中国签订贸易协定的数量,还落后于其他的国家。关于FTA,中国还是一个落后者,还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国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意愿,在贸易方面产生更大影响。”

建立东北亚自由市场经济  

  自由市场经济,就是减少政治的干扰因素,然后使经济合作有良性的、自身的、内在驱动力的发展。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胡令远认为,在实现建立东北亚的自由市场经济愿景方面,首先要致力于构建东亚和亚太经济合作的良性复合体,最大限度实现它的包容性。其次,使它机制化,不容易倒退。在机制化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这是推动东亚经济合作的关键;推动地区多边主义,这是实现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还要有“战略忍耐”的概念。他表示, 从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视角出发,虽然中日之间问题很多,但还是总体可控。经济方面没有伤筋动骨。“但中日之间经济合作的推进受到了阻碍。这也意味着新挑战、新机遇。”他认为,把负面的东西减到最低限度,通过经济合作、自由市场的贯彻,实现东亚地区的经济繁荣。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深川由起子认为,要采取更多基于知识密集型的发展方向。“以前我们都是劳动密集型的贸易模式,现在已经终结了硬件生产,开使用大数据进行商业模式的区分。必须推动我们在FDI和人才方面的互动交流。能做到这些的话,将会面临非常活跃的一个中日韩互动。”她指出, 要进行更好的对话、分享增长战略,放弃工业政策的传统思维方式,推行WTO+这种方式,推行ITAs、TiSA、ACTA等等WTO下面的这些协议。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Shiro Armstrong认为,中日经济关系应该通过一个超越双边的框架来进行管理。中日之间有大量的投资、贸易和生产往来。好的经济会抑制不好的政治因素。如何进一步推进经济和政治的合作?“我觉得这是基于一个区域性的合作框架。比如CJK中日韩协议,这种协议的存在本身就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在东亚有这么多猜疑、不信任,中日韩的这种合作,目前还存在而且持续存在,本身就有重大意义。韩国可以说是一个缓冲国家、而且是个辅助国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日之间,现在还是表现出持续的经济互动,一般只要有机会,双方都会抓住这些机会。”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小原雅博认为,最重要的是有包容性,而不是互相的排他性。“经济互相依赖非常重要。”他指出,现在日本还是能为中国提供一些有用的东西,中国的发展、繁荣、稳定,也能让日本获益。“东亚必须要有包容性,一定要共同努力合作。在过去的几十年,我们也曾经一起合作过,共同分享过利益。我相信我们能克服国家主义,制定出正确的外交政策,充分实现各个国家不同的利益。同时,也要避免以前犯过的错误。” 新民晚报记者 吴宇桢

[关闭]
 
2005- ©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