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原驻日大使和外交部副部长徐敦信先生于2011年3月18日下午回到母校在日本研究中心举办了一场题为“日本政局的发展与中日关系的走向”的学术报告会。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日本研究中心主任郭定平教授主持了本次报告会。
徐敦信先生首先介绍了地震发生前动荡的日本政局,主要是菅直人的支持率跌破20%以及前原外长接受外国政治捐款的丑闻。然后分别从地震、海啸、核危机和余震等方面,对地震后日本的社会和政局变化作了深入分析。他认为,大地震有助于菅直人政府暂时得以维持。
在演讲的主体部分,徐敦信先生结合一些亲身经历分析了中日关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重点对钓鱼岛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去年的钓鱼岛事件是在美国高调“重返亚洲”的背景下日本误判国际形势的结果,中国的强力反制让日本政府“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一方面是由于日本政府的不理智行为和事后处理不当,另一方面是由于美国不允许中日因为钓鱼岛问题出现过大的纷争。徐先生认为,当中国的实力增长到一定程度之后,要解决包括钓鱼岛在内的许多问题就容易得多了。
最后,徐先生对中日关系进行了一个概括性的定位,认为中日互为近邻,这一事实永远不会改变;中日邦交以来虽风波不断,但总体上是向前发展的。他认为,中国目前正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应坚持发展大局,妥善处理包括中日关系在内的外交事务。

|